火车网

佛教文化详解:莲花为首的佛教四大吉花

佛学更新时间:2024-04-27 19:24:54

佛教文化详解:莲花为首的佛教四大吉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一直被认为是圣洁的象征,更加是作为佛教的四大吉花之首,受到了许多佛教子弟们的喜爱,佛教四大吉花还有那些呢?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一起了解吧!

还想了解》》佛教说的一劫是多少年?

莲花:

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

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为四中天华(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华,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注:摩柯是特别强调此花的大与美的意思。

山玉兰:

山玉兰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粗大的树枝向四周自然伸展,宽大浓绿的树叶缀满枝头,婆娑多姿,活像一把大雨伞,把院寺遮得严严实实。6~7月份,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9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圆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

优昙花:

昙花,梵文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

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

佛教文化说,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皈依”是入教之门,也是佛教信徒和非佛教信徒的惟一分界线,因此,信仰佛教的人首先应该了解“三皈依”。 那么,三皈依是什么意思呢?由本期的佛教文化来告诉你吧。

三皈依,又称皈依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三皈依

三皈依

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经书)

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佛教文化详解: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仪轨的意思便是礼法与规矩,对于许多家庭信仰着佛教的人来说一定多多少少都看过很多次的佛门仪轨。佛教在中国更是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属于我国的第一大宗教。

那么,本期佛教文化解析佛教入塔仪轨步骤。

还想了解》》斋天仪轨是什么

先由客堂挂牌,大众闻鼓声,带衣袍具齐诣海会塔,将骨灰用罐或布袋装好放于塔前供桌上,点好香烛放好供品,主法者(和尚或班首)侍者持杖不着地居中站定,大众两边站立。

一、打犍槌集僧(但请一二十人,在塔前站班,塔前设一供桌,香花罗列,供果齐全)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顶礼三拜,起具,分班。

二、唱大弥陀赞,主法人拈香,礼拜。维那白云:是上某下某老和尚依法荼毗,幻躯焚化,今乃藏骨入塔,裂百年尘劳之网,入一路涅盘之门,仰凭大众恭谨念诵,资助觉灵。

三、诵经: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七遍,三真言各三遍。

四、滚引磬一阵,主法者以杖着地一下说法:

烟霞无北南。日月绕闲云,打开无缝塔。相见本来人,仰叹觉灵,俯垂谛听,本寺比丘ㄨㄨ灵骨,是日入于祖师舍利宝塔,乃集僧众奉诵真诠,奉为圆寂比丘入塔之次,庄严报地。伏愿神超净域,业卸尘劳,连开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杖击骨盒一下)云:【入】,或云:【恭以奉入塔中】。

五、举西方赞:赞礼西方,极乐清凉,莲池九品花香,宝树成行,常闻天乐铿锵;阿弥陀佛大放慈光,化导众生无量,降吉祥。现前众等歌扬,愿生安养;现前众等歌扬,同生安养。

六、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五、维那举:上来念诵,资助往生,唯愿上某下某老和尚,常寂光中无见顶相常圆,娑婆世界有漏尘躯永脱,荼倾三奠,香热一炉,奉送云程,和南奠灵。

七、维那呼:大众一齐向上排班,展具,顶礼老法师三拜,起具,问讯,分班,大众抽衣方回。

佛教文化详解:阿修罗是谁,在佛教中的地位

亦舒《阿修罗》:你若惹我,不要忘记,每个女人的血液里都一样藏有阿修罗。经常听别人说到阿修罗,不仅在游戏里小说中都能经常看到阿修罗的身影,你知道阿修罗是谁吗?在佛教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呢?本期佛教文化为你解析。

阿修罗(梵文:Asura;巴利文:Asura),亦译为阿须罗、阿索罗、阿苏罗、阿素落、阿须伦、阿须轮,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即天众、提婆)”的存在。

在佛教中是六道之一,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但阿修罗也奉佛法,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

在佛教中,其形象大部分源自印度教中的阿修罗,但是也有部分的特性是只有在佛经中提到的。阿修罗道非常特别,佛经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故阿修罗王常常和帝释天为首领的提婆神群战斗,因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食,而帝释天有美食而乏美女,两神相互妒忌,时传争战。故俗谓战场为“修罗场”。

法华经序品列有四个阿修罗王,即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侯阿修罗王。婆稚,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佉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罗侯,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

由于阿修罗王众多,其形不一,阿修罗王的形象,也有多种说法,有的九头千眼,口中出火,九百九十手,八足,身形高越须弥山四倍;有的千头二千手,足踩大海,身越须弥山;有的三头六臂,三面青黑色,口中吐火,忿怒裸体相。这些形象都难表现,画家们往往画作一面三眼或三面六臂,或四目四臂,手托日月,双足立海上,身越须弥山。

佛经中的阿修罗王很多,最着名的有四大阿修罗王:一个叫婆雅稚,意为勇健,是阿修罗与帝释天作战的前军统帅;一个叫罗骞驮,意为吼声如雷,亦名宽肩,因其两肩宽阔,能使海水汹涌,啸吼如雷鸣;一个叫毗摩质多罗,意为花环,其形有九头,每头有千眼,九百九十手,八足,口中吐火;一个叫罗睺,意为覆障,因其能以巨手覆障日月之光。每位阿修罗王都统领千万名阿修罗,称为阿修罗众,或称阿修罗眷属。佛经还说:阿修罗男,身形丑恶;阿修罗女,端正美貌。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4 闽ICP备17003705号-19 5lu.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