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网

三月三为什么要做糍粑寓意

生活更新时间:2023-11-20 10:37:04

(一)三月三为什么要做糍粑寓意

1、因为三月三是黄帝的生辰,为了纪念黄帝。吃糍粑是为了纪念春天已经来到了,人们用新米制作糍粑,孕育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辞旧迎新。糍粑也有特别多的口味,在南方比较多的是红糖糍粑,在北方一般都会用糍粑和猪肉馅剁碎,包进饺子里煎饺子吃。

2、糍粑的做法也是特别简单的,他和我们所吃的年糕差不多。他主要是用糯米加水,然后用锤头把糯米锤的特别有粘性,然后再用手套把糯米捏成团,放进保鲜膜里,再放进冰箱冷冻就可以拿出来吃了。

(二)三月三吃什么粑

三月三吃蒿子粑,清明前后,是青蒿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蒿子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主要食材有青蒿、糯米、腊肉、蒿叶。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长江以南一带民间传统风俗。据祖辈老人传下来的说法,三月三是一切亡灵的节日。这一天家家人人吃蒿子粑,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俗名粑蒿,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入春后,生长于低岗野地,采撷后捣碎,浸泡,去汁,揪干,然后用糯米粉加水拌和,也可加进腊肉等佐料,做成圆粑粑。可用蒸笼蒸,也可用平锅焊,热吃冷食均可。这种蒿子粑略带绿色草类清香,特别甜美可口,实乃最具地方特色的食物。

蒿子馍馍是又可称为青团。是中国南方地区传统的小吃,广泛用于清明节期间食用。

(三)三月三歌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1、是壮族的节日。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2、广西“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那一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隆重的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

3、桂西南壮语称扫墓为“参坟”,或“碑坟”。扫墓节是壮族一年一度最隆重、最庄严的节日,人们认为农历三月三是最重要的节日,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

4、“三月三对歌”是我国许多兄弟民族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广西最为盛行,“三月三”是该区壮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专门举办规模很大“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歌节又称为“歌婆节”、“歌圩节”。

(四)三月三民俗文化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除此之外还有抢花炮、抛绣球、打扁担、吃五色糯米饭等习俗。

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这一天,是古人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扫黄打非”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闽ICP备17003705号-19 5lu.com 火车网 网站地图